我怎么知道孩子的性行为出问题了?
黄贝尔
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,澳大利亚联邦心理治疗协会认证临床心理治疗师。
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,教育孩子一件事的对与错,显得并不是那么困难。但是让他们去告诉孩子,哪些“性行为”是正常的,哪些是异常的,似乎就显得有些为难了。
关键问题在于,“性行为”这个词,在语境上,似乎只归属于成年人。很多父母会觉得,在孩子面前谈论性行为,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,即便是性教育,也不能带上“性行为”这个词。
性行为从广义上理解,其实包括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理解。而孩子从一出生开始,就产生了对自己身体的理解和探索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终其一生都在了解自己的身体。直到终老,人们总会面对身体的变化和疾患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在小婴儿阶段,宝宝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器官有触摸、戳、拉、揉等行为。通过这些行为,宝宝开始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和功能产生了理解。这里我们重点来谈谈性蕾期(约3-6岁)孩子的一些性行为。
01
什么叫“正常性行为”?
所谓行为,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由自我意识的发展,加上外界的刺激,从而形成的一种肢体表达。因此,尤其是个体行为,很难去做个非黑即白的划分。所以,这里把“正常的性行为”暂时定义为不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伤害或误解的行为。
美国儿科学会归纳了一些性蕾期儿童常见的正常性行为表达:
在公众或私人环境里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
观察/触摸同龄人,或兄弟姐妹的隐私部位
向同龄人展示自己的隐私部位
在站立或坐下时,喜欢紧紧贴着他人
以上这些行为没有形成固定的规律,当事人没有形成过激的反应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然而,性蕾期孩子偶然的一些带有性色彩的行为表达,在成人眼里看来有些奇怪,但其实也可以被归类为正常性行为,例如:
抱着他人扭动身体
触摸非同龄人的隐私部位(例如妈妈的乳房)
模仿亲吻的动作(亲吻同龄人或其他物件,例如玩偶)
同样,以上这些行为没有对当事人造成伤害,属于偶发行为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对于正常的性行为,家长的主观态度,也要把它们看作是孩子嬉笑打闹一般正常。同时,在教育方面,主要强调卫生清洁、自我保护等意识。例如:
“你的小手干净吗?这样手上的细菌都会跑到身体里面哦。”
“小朋友不喜欢你亲亲,你就不能亲亲别人哦。”
“在公众场合,衣服要随时随地穿好,你不可以脱别人衣服,别人也不可以脱你的衣服。”
02
什么叫“异常性行为”?
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不太常见的性行为,家长需要高度留意。这些行为又叫做“红线行为”,表明孩子可能触碰到了一些这个年龄不该接触的底线,或者被其他人触碰了自己的“底线”。
请求同龄人,或成年人一起完成某种带有性色彩的行为,例如观察和抚摸隐私部位
在生殖器内放入异物
与同龄人拥抱时,触碰或抚摸对方的隐私部位
触摸宠物/动物的生殖器官
每天都有类似的性行为表达出现
性行为与情绪高度关联(例如沮丧,忧郁)
性行为后有疼痛感
性行为被阻止后,出现愤怒或攻击的行为
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行为,家长需要进一步观察、询问孩子的行为。这些信号很可能代表了孩子(或其他孩子)经历了一些不寻常的、负面的,甚至带有侵害性的事件,例如凌虐、性侵等等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03
如何与孩子进行关于性行为的沟通?
性蕾期的孩子,语言表达能力有限。其实无论是普通行为,孩子都不见得能够做出很理性的表述。尤其是家长带着惊恐、威胁的语气去质问时,孩子很可能立即进入一种“自锁”状态——立即把自己的小心灵封闭起来,以免受到惊吓。
家长在和孩子谈论性行为时,需要注意以下8点:
1. 用合适的语言
这一点很多的文章都提到过,也可以参考怡禾之前的一些科普文。注意避免一些带有歧义的词汇。另外,可以借助一些科普读物,配合上肢体动作来表现如何进行隐私的保护。
2. 构建一个“尊严体系”
这一点非常重要。由于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暇的,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“越界”的行为,不会顾及到对象的身份或角色。例如,过分亲密地拥抱老师,亲吻哥哥姐姐等。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,随着年纪渐长,人们就会懂得尊重、敬畏、界限,就不喜欢那么亲热的动作了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3. 学会询问
告诉孩子,无论是直系亲属还是同龄人,在表达自己亲密行为之前,要事先询问。同样,如果他人想拥抱或亲吻你,也要事先询问你是否同意。
4.“好行为”和“坏行为”
家长可以向孩子展示,什么是好行为,例如:拥抱、握手、帮助他人(例如小朋友衣服湿了帮他们换衣服)。什么是坏行为,例如:未经同意触摸他人的隐私部位、大力打击(踢、掐、拽)隐私部位等。
5. 制定一些“铁律”
家长可以制定一些需要孩子严格遵守的规则。例如,衣服遮住的地方绝对不可以让他人触摸,在泳池内不可离开大人视线,不可随意让其他成年人拥抱(除非父母在身边)等等。告诉孩子,只有父母才是最可信赖的人。
图源 | stocksnap.io
6. 控制孩子所接触的媒体信息
由于当下孩子普遍接触互联网比较早,家长可利用一些工具软件,限制孩子对不良内容的接触。或者给孩子一台专属的电脑、iPad,限制孩子对不良视频、游戏的接触。
7. 鼓励孩子问问题
孩子对性的解读,通常带有着年龄色彩。例如他们对于亲亲,大多数情况下表达了友谊,然而也可能从亲亲中获得一些美好的快感。所以,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对某个行为的具体感知,并且加以引导和解读,避免在回答时带有如嘲笑、生气、惊讶等夸张的情绪。
8. 定期与孩子对以上要点进行重温
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很快的。今天设定的规则,可能下个月就需要进行修正。而且,随着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,朋友越来越多,眼界越来越大,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观察和理解,也要不断深化。
参考资料
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(Copyright © 2016)
相关阅读